随着我国葡萄种植面积的增大,越来越多的葡萄品种被引进来。对于葡萄的管理技术,也随之被提出。而葡萄管理前的信息收集必不可少,这就需要葡萄种植户学会观察记录葡萄品种的引种情况。
葡萄品种学概念
葡萄树体由于分化而形成了具有各种特化机能和结构的器官,这些器官构成了葡萄植物的外部形态。葡萄的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差别在形态上有所反映,这些形态性状形成了葡萄品种学特征,这是早期葡萄种类和品种鉴别的基础,也是葡萄分类的重要依据。
葡萄描述符发展过程
为了规范葡萄的性状描述和记载,各葡萄生产国都制定出了自己的葡萄描述记载的项目、标准和方法。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(IPGRI,前身为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)于1979年成立了葡萄描述符工作小组。小组由葡萄与葡萄酒组织(OIV)、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(UPOV)、欧洲植物育种协会(EUCARPIA)、FAO植物资源保护和交换欧洲合作项目部(ECG/GR)等的专家组成,并共同制定了《葡萄描述符》。UPOV于1999年在OIV和IPGRI有关文件的基础上,筛选出50个稳定的、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的叶片、嫩梢、果实形态性状,由此制定出了“葡萄品种特异性(Distinctness)、一致性(Uniformity)和稳定性(Stability)测试指南”,简称DUS测试指南。
我国的葡萄描述符,曾先后使用过前苏联拉查列夫斯基的《葡萄品种的植物学记载和农业生物学研究方法》作为葡萄观察记载和评价的标准;沈隽教授制定的我国个《葡萄品种观察记载项目、标准和方法(草案)》;郑州果树研究所制定的《葡萄种质资源文章来源于红酒网描述符——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》;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启动后出版的《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》;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《葡萄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》……
葡萄品种观察记载方法
至于葡萄品种记录方法,需要观察鉴定的内容主要包括:
1、试种地点
试种地点的气候、土壤等条件应能够满足葡萄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。
2、田间设置和管理
田间设置应确保鉴定材料能正常生长发育;供试品种的植株在取样后,田间剩余材料的数量能满足生长期结束前其它观测需要;试验园与大田管理措施基本相同;供作果实性状鉴定的植株,不采取掐穗尖、疏穗、疏果粒、果实膨大、套袋等栽培技术措施。
3、数据采集
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原始数据的采集应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获得。如遇自然灾害或其它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因素,应重新进行观测试验和数据采集;一般植物学 特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大,只需记载一年;生物学特性和数量性状取3年观测的平均结果。
4、数据统计分析
每个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物性状观测数据依据对照品种进行校验;根据校验结果计算每个品种的平均值、变异系数和标准差,判断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农业生产中所栽培(饲养)的经济生物都有三大性状——产量、品质和适应性。适应性,即在农业生产中所栽培的经济生物,应该具备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抗逆性,否则难以正常生长发育,可能半途而废,生产者就不能获得目标产品;产量,即农业生产中目标产品的产量是基础,在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面前,产量尤为重要;品质,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,要求农产品无污染,要求富含营养素,还要求富含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。这些葡萄种植目标的达成,离不开信息的积累。了解葡萄品种观察记载方法是必要的,应当引起种植户的注意。